以下是基于當前公安改革導向與實踐經驗的派出所績效考核體系設計思路,綜合政策文件與實務經驗,形成系統(tǒng)化、可操作的框架:
一、核心思路與原則
1.聚焦“主防”職能定位
落實公安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要求,將工作重心轉向
以下是基于當前公安改革導向與實踐經驗的派出所績效考核體系設計思路,綜合政策文件與實務經驗,形成系統(tǒng)化、可操作的框架:
一、核心思路與原則
1. 聚焦“主防”職能定位
落實公安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要求,將工作重心轉向源頭防范,考核指標突出“降警情、控發(fā)案、除隱患”。
摒棄傳統(tǒng)“唯破案率”導向,增加可防性案件下降率、矛盾糾紛化解率等預防性指標。
2. 科學量化與分類管理
差異化考核:區(qū)分城區(qū)所、鄉(xiāng)鎮(zhèn)所、治安所等類型,設置針對性指標(如城區(qū)所側重商圈安防,鄉(xiāng)鎮(zhèn)所側重“一村一輔警”覆蓋率)。
精簡核心指標:采用“基礎指標+動態(tài)項目”模式,基礎指標占70%(治安防控、群眾滿意度),動態(tài)項目占30%(年度重點任務)。
3. 過程管理與結果并重
月度數據反饋、季度晾曬排名、年度總評,避免年終突擊應付。
建立“考核-反饋-整改”閉環(huán),如寧波鎮(zhèn)海分局的“十大破題”專項行動,通過項目化攻堅解決長期難題。
二、指標體系設計(核心維度與示例)
1. 核心業(yè)務維度
| 類別 | 具體指標(示例) | 數據來源 |
| 治安防控 | 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率、重點人員管控率 | 警綜平臺、走訪記錄 |
| 基礎管控 | 實有人口信息準確率、風險隱患整改率 | 社區(qū)臺賬、網格聯動系統(tǒng) |
| 執(zhí)法質量 | 接處警規(guī)范度、案件辦理合格率 | 、法制部門評查 |
| 群眾服務 | 窗口服務滿意率、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率(≥90%) | 第三方問卷、12345回訪 |
> 注:嚴禁設置刑事拘留數、罰沒款數額等不合理指標,防止扭曲執(zhí)法行為。
2. 社區(qū)警務專項考核
基礎工作:社區(qū)民警每周與村居書記見面率、重點場所巡查頻次。
效能導向:以“居民安全感提升幅度”“群防群治力量參與度”替代簡單任務量統(tǒng)計。
創(chuàng)新激勵:如“智慧安防小區(qū)覆蓋率”“反詐宣傳知曉率”等現代治理指標。
3. 隊伍管理維度
能力建設:民警“四種能力”達標率(矛盾化解、要素管控、處警辦案、群眾工作)。
紀律作風:投訴查實率、執(zhí)法安全事故數(一票否決)。
三、考核實施與結果應用
1. 動態(tài)跟蹤機制
數據采集:整合接處警、案件、人口等系統(tǒng),自動生成考核看板(如長寧分局的月度公示制度)。
外部驗證:引入第三方居民安全感調查(占比≥20%)。
2. 結果剛性運用
資源掛鉤:考核優(yōu)秀單位優(yōu)先分配警力、裝備;連續(xù)兩年墊底調整領導班子。
個人激勵:考核結果與民警晉升、評優(yōu)、培訓機會直接關聯。
3. 容錯與改進機制
對因政策調整或客觀原因導致的指標波動,經審核后可予免責。
建立“考核申訴通道”,如對數據存疑可申請復核。
四、實施保障要點
組織保障:成立“局長牽頭+多警種參與”的考評辦,避免多頭考核。
科技支撐:利用AI分析警情規(guī)律,輔助指標動態(tài)調整(如虹口分局試點數據驅動反饋)。
減負導向:整合考核項目,派出所每年接受考核不超過3項。
典型問題規(guī)避指南
| 常見誤區(qū) | 優(yōu)化方案 |
|||
| 指標“一刀切” | 城鄉(xiāng)派出所分類設置權重(如農村所降低破案率要求) |
| 過度依賴紙質臺賬 | 推行“無紙化考核”,系統(tǒng)自動抓取數據 |
| 考核結果束之高閣 | 強制應用于次年預算編制與干部任用 |
總結:現代派出所績效考核需緊扣“主防、預防、共治”三大趨勢,通過差異化指標、動態(tài)管理和剛性應用,推動警務模式從“被動反應”向“主動治理”轉型。關鍵是以考核引導資源下沉、能力提升,最終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核心目標。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43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