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通過績效考核后仍被裁員,這種情況可能涉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隱性裁員策略。以下是法律分析和應對建議:
?? 一、績效考核合格后裁員的合法性分析
1. 法律不支持“直接解雇”
即使績效考核未達標,公司也不能直接解雇員工(《勞動合同法》第40條)。若你已通過考核卻被裁,公司需證明裁員屬于以下合法情形之一:
2. 隱性裁員的嫌疑
若公司未說明真實原因,而是通過調崗(如從技術崗調至保潔崗)、降薪、孤立施壓等方式逼你離職,屬于違法變相裁員(“隱性裁員”)。法院通常認定此類行為無效,公司需支付賠償金。
二、公司可能存在的違法行為
1. 程序違規(guī)
2. 證據(jù)不足
3. 歧視性裁員
三、維權步驟與證據(jù)收集
1. 立即行動
2. 法律途徑
四、可主張的賠償項目
1. 違法解除賠償金
計算標準:離職前12個月平均工資 × 工作年限 × 2倍(例:工作3年,平均月薪1萬,可索賠6萬)。
2. 補發(fā)欠薪與加班費
若裁員前存在未結工資或加班費,可一并主張。
3. 年終獎/績效獎金
若合同約定或公司制度明確獎金屬于固定收入,且裁員時已滿足發(fā)放條件(如年度目標達成),可要求按比例支付。
五、企業(yè)合規(guī)操作要求
根據(jù)司法實踐,合法裁員需同時滿足:
1. 實體合規(guī):證明裁員屬于法定情形(如破產重組、業(yè)務調整)。
2. 程序合規(guī):提前通知、工會協(xié)商、勞動部門備案。
3. 補償合規(guī):支付N+1經(jīng)濟補償(合法裁員)或2N賠償金(違法裁員)。
你通過考核后被裁,公司若無法證明屬于“經(jīng)濟性裁員”或“客觀情況變化”,極可能構成違法解除。建議立即收集證據(jù)并申請勞動仲裁,主張2N賠償金。實踐中,企業(yè)因程序或證據(jù)瑕疵敗訴率極高,勞動者維權成功率較高。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41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