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1980-1990年
改革開放后,社會什么都缺,幾乎有什么,就能賣什么,不需要銷售,只需要找到貨源,但貨源有指標的,你需要向國家申請批文,拿到配額就可以賺到錢,所以,這階段的老板更像官員,不像老板;那個年代做生意的人看不起業(yè)務員的。
第二階段:1990-2000年
這段時間社會的主力是靠國營單位,也是國企改革,改制黃金期,那時候客戶通常是國企,而且出來做生意的那些人的父母、爺爺奶奶都還在國企上班,你只需要請采購人員吃飯、喝酒,給回扣等,就可以發(fā)財,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順水人情的生意,那時候做生意的老板一提到銷售,就是吃、喝、回扣。
第三階段:2000-2010年
這段時間也是中國快速發(fā)展的10年,國企改制也差不多了,大家放開手腳大膽干,只要勤奮,按成功學那一套,聽話照做,丟下面子向錢看,就能發(fā)財,所以,這段時間的老板特別強調業(yè)務員的激情,不講任何套路,不講任何規(guī)則,動不動講狼性,當時0底薪就可以招到一大批人。老百姓對業(yè)務員的看法就是油腔滑調、臉皮厚,導致后來人的見“銷售崗位”就繞道走。
第四階段:2010-2018年
淘寶、京東等都是在這段時間成長起來的,2018年的雙11,一天交易額超2000億,不需要業(yè)務員,銷售的角色從底層員工,變成了頂層員工,從整體策劃如何把產(chǎn)品賣出去。未來的業(yè)務員,會慢慢被“崗位總裁”替代。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6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