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先祖、緬懷先烈的節(jié)日。近年來,為了滿足群眾的需求,重慶部分陵園推出了代客祭祀服務。
重慶某陵園推出了一項“基礎套餐”代客祭祀服務,內容包括提供一杯茶、一對燭、一盤果、一封信,并收取100元的服務費用。這項服務得到了重慶市殯葬事業(yè)管理中心主任彭友誼的肯定,他認為這種服務既體現(xiàn)了生態(tài)文明環(huán)保的特點,又彌補了清明節(jié)短時間、高密度祭掃集中帶來的不便。
在代客祭祀過程中,工作人員會戴上白色手套,鞠躬后為逝者奉上酒,并點上蠟燭、端上水果、送上鮮花。其核心部分是,工作人員會代客朗讀一封信,表達對逝者的哀思。信件的內容可以是家屬自己寫,也可以是由工作人員根據(jù)家屬的敘述進行整理。整個代客祭祀過程約10分鐘,并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錄制視頻,然后將視頻傳給逝者家屬。
目前,這種代客祭祀服務在重慶已經接到了近20單,主要集中在春節(jié)和清明節(jié)。消費方面,一般最多在200、30元之間??腿艘话銜筚I一些特別的祭祀品來寄托哀思,如蛋糕、營養(yǎng)快線等,只要符合生態(tài)、文明祭祀要求的,都會盡量去滿足。
“目前來看家屬們對代客祭祀接受度還是比較高?!毕嚓P工作人員表示,不少家屬確實是因為工作、身體、距離等原因不能到現(xiàn)場祭祀。
### 二、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介紹及旅游攻略
歌樂山烈士陵園是一處免費的紅色旅游景點,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勢宏偉,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也是帶孩子參觀的絕佳選擇。
歌樂山烈士陵園是軍事調查統(tǒng)計局總部等歷史地點的舊址。其中,*合作所總辦公室舊址、渣滓洞監(jiān)獄舊址、白公館監(jiān)獄舊址等都是重要的歷史遺跡。陳列總館則展示了楊虎城、葉挺、江竹筠等革命先烈的斗爭事跡。
白公館原本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后來成為看守所,關押過許多革命志士。渣滓洞則是特務機關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的地方。這兩個地方都充滿了革命歷史的氣息,讓人深感歷史的沉重和先烈的偉大。
歌樂山烈士陵園的*游玩季節(jié)是春季和秋季,這時氣候舒適,適合游玩。除了陵園本身外,周邊還有許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如獅子峰觀景、陪都文化陳列館等。還可以去磁器口古鎮(zhèn)購物、品嘗當?shù)靥厣朗橙缑取?/p>
### 三、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景點詳解
歌樂山烈士陵園是重慶紅色旅游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中渣滓洞看守所舊址和白公館看守所舊址是游客最為關注的地方。
渣滓洞看守所舊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歌樂山麓,曾是特務機關關押和迫害革命者的地方。這里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有男牢16間,女牢兩間。1949年11月27日反動派對在押人員進行了集體屠殺并焚毀男牢,該舊址現(xiàn)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后被特務改為軍統(tǒng)局重慶臨時看守所。該舊址也展示了王樸、劉國鋕等紅巖英烈的革命事跡。新中國成立后,該舊址成為了新社會改造戰(zhàn)犯的管理所。該舊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1?27”死難烈士之墓也是歌樂山烈士陵園的重要景點之一。該墓地原為“*合作所”班大禮堂所在地,后為紀念1949年11月27日犧牲的烈士而建。該墓地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祭拜。
5、在1963年11月27日,位于原軍統(tǒng)鄉(xiāng)下辦事處的“四一”圖書館內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基本陳列。由于空間有限,交通不便,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于是重慶市委和市決定采取行動。他們選擇了與“11·27”死難烈士之墓相鄰的原*合作所班閱兵場,決定在那里修建一座陳列館。經過多年的努力,一座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陳列館于1966年落成。
到了2008年,人們在原陳列館的基礎上,修建了全新的“紅巖魂陳列館”。這座陳列館占地502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5600平方米,展廳面積更是達到了4600平方米。館內主要展示了“紅巖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展”,展覽被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歌樂山的歷史見證”、“歌樂山的歷史記錄”、“歌樂山的悲壯歷史——大屠殺”,以及“歌樂山,承載歷史”。展覽中展出了900余件珍貴文物和1300多張歷史照片。
6、在原“*合作所”閱兵場的基地上,有一個占地約2萬平方米的廣場,這個廣場是在1999年修建而成的。在紅巖魂廣場與大型群雕《浩氣長存》之間,國旗、、軍旗、團旗和隊旗依次排列。廣場的西端有一座由水晶漢白玉砌成的碑體,上面刻著鄧小平于1984年為“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題寫的字。廣場南北兩側是寬闊的斜面草坪,象征著先烈們希望將荒沙變?yōu)槊利悎@林的遺愿。
廣場的東端,《不朽》浮雕墻與刻有《紅梅贊》詞曲的噴泉音樂壁相互映襯,與烈士群雕《浩氣長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里寓意著雖然時間在不斷流逝,但紅巖英烈的精神卻會永遠在歷史的長河中奔流,永不消逝。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22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