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內涵與重要性
輿論領導力公信力是在輿論場中,領導者或媒體等主體所具有的被大眾信任、認可并能有效引導輿論的能力。在現代社會,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從社會治理角度看,具有較高公信力的輿論領導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例如,在面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時,如果官方媒體或者政府部門有著強大的輿論領導力公信力,就能及時、準確地發(fā)布信息,穩(wěn)定民眾情緒,避免恐慌的大規(guī)模蔓延。像在一些自然災害發(fā)生時,政府部門迅速通過官方渠道發(fā)布救援信息、受災情況等,民眾基于對政府公信力的信任,會積極配合救援工作,而不是傳播不實謠言,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
從媒體發(fā)展層面來說,公信力是媒體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媒體層出不窮。受眾在獲取信息時,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公信力的媒體。以傳統(tǒng)主流媒體為例,它們長期以來堅持客觀、真實的報道原則,在民眾心中建立起了較高的公信力,所以在重大事件報道時,往往能成為民眾獲取信息的*。
二、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基礎:堅持黨性原則
堅持黨性原則是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根本前提。在我國,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這是由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發(fā)展需求所決定的。
黨性原則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這意味著在新聞報道中,要與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例如,在宣傳黨的重大決策部署時,媒體要積極發(fā)揮作用,深入解讀政策內涵,讓民眾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黨的工作。
同時,黨性原則也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新聞輿論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報道中,要關注民生問題,反映人民的心聲。比如一些媒體開設的民生熱線、民意調查等板塊,就是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通過收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也提升了自身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
三、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關鍵: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關鍵因素。輿論導向包含兩個重要方面。
一方面,新聞必須客觀真實。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取信于民的基礎。媒體的報道要基于事實,不能傳播虛假信息。在現實中,一些虛假新聞的出現嚴重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例如個別自媒體為了追求流量,編造一些沒有根據的新聞事件,一旦被揭露,不僅自身信譽掃地,也讓受眾對整個媒體環(huán)境產生懷疑。而那些堅持客觀真實報道的媒體,如一些知名的傳統(tǒng)媒體,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始終堅守事實底線,贏得了受眾的信賴。
另一方面,媒體必須阻止有償新聞。有償新聞會使媒體的本質發(fā)生異化,喪失客觀、真實、公正的立場。一旦媒體陷入有償新聞的泥沼,就難以保持公信力。例如,在一些商業(yè)利益的誘惑下,部分媒體可能會對某些企業(yè)進行夸大宣傳或者掩蓋負面信息,這種行為一旦被發(fā)現,就會失去受眾的信任。
四、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學習增強政治敏銳度 在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方面,相關人員要加強學習,增強政治敏銳度。政治敏銳度能夠幫助及時捕捉輿情苗頭,從而及早處理。這要求從維護黨和國家形象,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高度出發(fā),不能狹隘地認為了解輿情、應對輿情是其他部門的事。通過學深學透政治理論和業(yè)務知識,增強政治鑒別力,并且勤觀察、勤思考,把握發(fā)展趨勢。例如,在國際政治事件發(fā)生時,具有較高政治敏銳度的媒體或評論員能夠準確分析事件背后的政治含義,并及時向受眾傳達正確的觀點,從而提升自身在輿論場中的公信力。
(二)建設透明開放政務系統(tǒng) 透明開放的政務系統(tǒng)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進而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信息公開透明是現代社會治理的要求,它有利于開展工作,也有利于贏得民眾的信任。政府部門要改變封閉的觀念,樹立開放的意識,把群眾滿意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如民生工程建設、財政預算支出等方面,堅持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做到政務公開,真正落實黨員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當民眾能夠充分了解政府的工作內容和決策過程時,會更加信任政府,政府在輿論場中的引導力和公信力也會相應提高。
(三)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 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是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新興媒體已成為社會意見的重要匯聚之地,很多輿情也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平臺得以表現。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主動與網絡媒體建立聯系,特別是在權威網站上及時將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公開,確保正面的、權威的信息始終占有主導權。同時,還要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系,發(fā)揮他們的資源優(yōu)勢,加強對重點網站的跟蹤、監(jiān)控,為應對輿情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在一些政策發(fā)布時,政府部門通過與媒體的合作,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及時準確地向媒體和公眾傳達政策內容,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提高政策的知曉度和認可度,提升政府在輿論中的公信力。
(四)建立專門的輿情工作部門 建立專門的輿情工作部門對于提升輿論領導力公信力有著積極意義。這一部門需要有高素質的新聞發(fā)言人和媒體評論員。新聞發(fā)言人可選擇綜合素質高、組織工作業(yè)務全面的領導干部擔任,主要職責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組織部門做好信息發(fā)布和疑問解答。高素質的新聞發(fā)言人能夠在面對公眾疑問和突發(fā)事件時,及時、準確地發(fā)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媒體評論員的主要職責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他們通過對輿情的深入分析,為輿論引導提供依據,從而提升整個輿論引導的公信力。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16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