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 產(chǎn)品經(jīng)理· 研發(fā)經(jīng)理· 品質(zhì)經(jīng)理· 項目經(jīng)理· 其他人員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可靠性技術課程
課程大綱:
第一模塊:概論
1.1 何謂可靠性工程?
1.2 可靠性工程的效益
1.3 可靠性工程五性的基本定義
1.4 可靠性與成本的關系
1.5 可靠性與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關系
第二模塊:可靠性
2.1 可靠性工學的沿革
2.2 企業(yè)為何需要重視可靠性技術?
2.3 可靠性的定義
2.4 可靠性的衡量標準
2.5 可靠性術語闡釋
2.6 可靠性指標
2.7 常用分布函數(shù)
第三模塊:可靠性管理與工作計劃
3.1 可靠性管理與工作計劃的目的
3.2 可靠性工作的一般流程
3.3 可靠性工作的組織與職責
3.4 可靠性工作計劃的主要內(nèi)容
3.5 可靠性工作的分類與目的
第四模塊:可靠性預計與分配
4.1可靠性預計的基本概念
4.2 可靠性預計的方法
4.3 可靠性預計的案例
4.4 可靠性預計的實施要點
4.5 可靠性分配的基本概念
4.6 可靠性分配的原則
4.7 可靠性分配的方法
第五模塊:故障樹分析(FTA)
5.1 故障樹分析的基本概念
5.2 故障樹的建立
5.3 故障樹的定性分析
5.4 故障樹的定量分析
5.5 故障樹的貢獻度分析
5.6 故障樹的案例
5.7 故障樹的報告
5.8 某電子產(chǎn)品故障樹案例分享
第六模塊: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
6.1 FMEA的任務
6.2 FMEA的分類
6.3 FMEA的分析方法
6.4 FMEA的案例研討
6.5 經(jīng)典FMEA案例分享
第七模塊: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度分析(FMECA)
7.1 FMECA的任務
7.2 FMEA的分析方法
7.3 CA的分析方法
7.4 FMECA實施步驟
第八模塊:故障報告、分析及糾正措施系統(tǒng)(FRACAS)
8.1 FRACAS的目的與內(nèi)容
8.2 FRACAS的實施要領
第九模塊:可靠性設計
9.1可靠性設計的思考方法
9.2可靠性設計的五個原則
9.3可靠性設計準則
9.4可靠性試驗簡介
9.5 案例分享:某500強企業(yè)可靠性設計案例
第十模塊:可維修性、有效性、安全性
10.1 可維修性的基本概念
10.2 維修方法
10.3 預防維修與事后維修
10.4 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10.5 有效時間和無效時間
10.6 決定有效性的因素
10.7 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10.8 安全設計準則
第十一模塊:產(chǎn)品全生命周期成本(LCC)
11.1產(chǎn)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基本概念
11.2生命周期成本的結構
11.3生命周期成本的重要性
11.4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步驟
11.5生命周期成本與質(zhì)量成本
[本簡介版權歸老師所有,僅供合作伙伴與本機構業(yè)務合作使用,未經(jīng)書面授權及同意,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可靠性技術課程
轉載:http://xvaqeci.cn/gkk_detail/295599.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