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他其實光靠模仿別人的產品,竟然也能一年狂賺200個億,這家公司它的名字叫達利園,他模仿好麗友推出了蛋黃派,成為了糕點類的*。他模仿加多寶,推出了和其正涼茶,最后成為了涼茶品類的第三名。他還模仿了紅牛,推出了時下比較火的功能飲料樂虎,實打實的又給自己的公司帶來了幾十億的營收,這就是跟隨策略的恐怖之處。雖然模仿的產品做不到行業(yè)的第一名,但只要每個銷量都還不錯,自己就能夠同樣發(fā)展壯大起來,憑借著這個簡單的策略,達利集團逐漸成為了一個誰都不敢忽視的食品巨頭。2015年,他在香港上市的時候,當年的凈利潤竟然高達29億,這個29億比康師傅還要高出11億,除了經常被同行和媒體吐槽山寨的跟隨策略,達利集團還逐漸構建起了一套達利的模式,這套模式包括:
第一,在明星上做代言,舍得花重金。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就邀請了許晴代言達利園食品,那個時候小燕子也特別的火,那就邀請小燕子趙薇代言的好吃點,周杰倫代言可比克薯片。
第二,在渠道和定價上,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術。它主打的是三、四線城市,薄利多銷,拿下市場,然后壯大規(guī)模以后,再反攻一二線城市,利用價格的優(yōu)勢蠶食對手,實現(xiàn)彎道超車。
第三,秉持多品牌的戰(zhàn)略。達利集團其實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著相對獨立的品牌。比如達利園的蛋黃派、可比克薯片、好吃點餅干、豆本豆豆奶、樂虎飲料,每一個名字都是獨立的,都代表著一個品類,很難想象他們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消費者其實根本不知道這一點,達利集團能有今天的成績,當然離不開山寨模仿的推動,達利的成功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企業(yè)沒有優(yōu)勢的時候,搭個順風車也不是不行,關鍵在于能不能瞄準機會,看到品類巨大的發(fā)展價值,在山寨的同時,還能夠不斷的創(chuàng)新,在模仿中以質量取勝,然后再借助自身的資源資金的優(yōu)勢,然后在營銷的推廣上,在品牌的宣傳上不斷的加碼,然后在產品的創(chuàng)新上不斷的推出新產品,最后他同樣也能做到后發(fā)制人。
轉載:http://xvaqeci.cn/zixun_detail/119670.html